《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稿之模块6:感悟人生、扬帆起航

发布日期:2013-03-15
分享:

 

感悟人生、扬帆起航

 

本讲制定人签字:  韩可    教研组长签字:  董丽娟    授课教师签字:          

 

【目的要求】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的价值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为基本内容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教学难点:科学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案例式、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践1学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人是什么? ——破解斯芬克斯之谜

     公元前342年,亚历山大率领一支军队东征到达埃及。他们在雄伟壮丽的金字塔前面,赫然发现了一座巍然耸立的狮身人面像。这些希腊人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立即把这座狮身人面像命名为斯芬克斯。

到底何谓人?(请同学们也来思考并回答一下)

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参与,每人写出自己对人的理解;

透视:人的本质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人类历史上对人的本质的种种描述

1、西方思想家们对人本质的述说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达芬奇提出,人不过是食品的通道和运河。

   (2)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

   (3)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则说: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4)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给人下了个定义,这就是:人是会制造、使用工具的动物,是唯一用背睡觉的动物。

  (5)卡西儿:人是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

  (6)苏格拉底: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7)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

(8)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

2、东方思想家们对人本质的述说
         古代东方:中国

   性善说(孟子)

   性恶说(荀子)

   性无善无恶说(告子)

   性有善有恶说  (世硕)

3、各学科理论对人的定义:

v 语言学:人是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v 解剖学:人是骨骼肌肉血液等因素组成的有机物。 

v 化  学:人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特殊物质。  

v 文艺学:人是由肖像特征心理活动,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艺术形象。

  人的特征:

形体特征:高矮胖瘦、深浅美丑。

心理特征:喜怒哀乐、内外刚柔。

行为特征:快慢大小、勤懒松紧。

人的类别:

性别、年龄、年代、国度、民族。

  人的功能:

表达、劳动、创造、生育。

4、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回答

1845年春天马克思首先冲破了种种迷雾,写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观点

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一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用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

 

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经典表述的理解: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没有抽象的人;没有脱离现实的“人的一般”。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物质生产关系决定,人不能对其进行自由选择。

(3)人的本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总和”包括:物质的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4)人的本质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不同。

 

(二)人生是什么—永恒而重大的课题

v 人生是生存;人生是享受;人生是游戏;

v 人生是演戏,人生是痛苦;人生是生产;

v 人生是自我否定;人生是成为超人; 

v 人生就是走向神;人生就是自由;

v 人生还不就是一口气;

v 人生就是生活之总名----冯友兰

v 人生就是有目的的行动----李奇

v 人生就是个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生命历程--罗国杰

v 人生就是理解----雨果

 

人的一生就这样走过                    

斯芬克斯坐在一座城附近的悬崖上,给路过的人出了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对人生的回答

人生就是人们在其有限的一生之中,有目的的适应以及创造生活的活动过程。

    从生理过程来看,人生是一个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从客观来看,人生也是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认识、情感、意识)

  从主观来看,人生也是主动适应和创造生活的过程。不断改变环境,超越自我。

丰富的内容

v 人生目标;人生价值;

v 人生理念;人生积累;

v 人生机遇;人生抉择;

v 人生岗位;人生艺术;

v 人生环境;人生资源;

v 人生心态;人生伴侣;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v 无论自觉与否,到了一定年龄,人们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

       1、关于人生的根本看法;

       2、价值判断

       3、生活态度

                   

(三)人生观的含义

简单地说,人生观即是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该怎样做人,该怎样走人生道路,应当怎样处理学习、工作、事业、前途、友谊、爱情荣辱等问题,”这些都是人生观所要回答的问题。 

人生观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1、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

2、人生态度,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人生价值,即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大学生在人生观中存在的问题

v 请我们同学交流研究体会和心得。

v 请我们同学交流研究体会和心得。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为什么活着?

从放牛娃说起

v 每个人都是有目的的生活的,无论其层次的高低。

 

一个现场采访乡村放牛娃的电视节目中的对话

记  者:“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

放牛娃:“让牛长大!”

记  者:“那牛长大以后呢?”

放牛娃:“卖钱,盖房子。”

记  者:“有了房子又做什么?”

放牛娃: “娶媳妇,生娃。”

记  者:“生了娃呢?”

放牛娃:“让他也来放牛呗!”

 

(一)人生目的的涵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与动物的区别

1、从时空上看,动物生活在当下;而人既重视当下,更注重未来。

2、从目的上看,动物只是生存;而人要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3、从行为上看,动物多是享受;而人要劳动、要创造,是自觉的活动。

4、从意识上分析:动物低层次;而人要寻求更高境界。

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

ü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 

(二)人生目的的层次

   (1)生命

   (2)生存

   (3)生活

   (4)升华

升华、再升华

1、关于人的神性与兽性

2、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从野兽走向天使?

1、人类在肉体方面的确与禽兽相近,如果人类在精神方面再不与神相似,那么,人就是一种卑污下贱的动物了。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

    2、决不可让人相信自己等于禽兽,也不可等于天使,也不可让他们对这两者都忽视,而是应该让他们同时知道这两者。                         ——帕斯卡尔:《思想录》, 

3、当人是兽时,他比兽还坏。                        ——泰戈尔 

关于人的神性与兽性

1、所谓神性,是指那些体现了真、善、美的以至达到理想境界的东西,那些具有伟大、崇高性质的东西。(纯洁、神圣、完美、理想化、极致)

2、所谓兽性,是指那些发自本能不希望受社会规范约束的倾向,以及反抗社会文化、反抗社会准则的倾向。(残暴、贪婪、无情无义、卑鄙无耻)

 

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 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4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分析周总理的人生之路

v 1、周恩来总理的人生之路

单从他逝世前两年的几个统计数字看:

v 1972 年,周总理患癌症。至 1974 年初,病情显著恶化,恶性肿瘤迅速发展,每天出血量达 100 毫升左右,最多达 180 多毫升,痛苦异常,体质十分虚弱,几乎两三天就要输一次血。  

v 从 1974 年 1 月至 5 月,总理住院进行手术前的五个月,共计 139 天,他带病坚持工作 126 天,几乎每天要工作 14 至 18 个小时以上。 

v 1974 年 3 月中旬到 5 月底的两个半月中,总理除日常工作外,参加党中央会议 21 次,外事活动 54 次,参加其他会议和找人谈话 57 次。 

v 1974 年 6 月 1 日 手术至 1976 年 1 月 8 日 逝世共 19 个月内,总理接受了大小手术共 10 多次,输血输液百余次。与此同时,总理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 161 次,同其他领导同志谈话 72 次,接见外宾 63 次,开会  48 次。 

v 今天,当我们复述着上面这些统计数字时,仍然禁不住心神颤动!   这是何等动人心腑的忘我无私的伟大献身精神! 

周总理逝世时联合国下半旗的真实原由

v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                 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¼,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自己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的心声,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成功者调查

v 百分之十的成功者都在年轻时有着执著的目标。

v 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在起点上已经失败。

v 青年时代是最为关键的时刻。

v 大学期间应该深思熟虑此问题。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v 人生态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复杂的心理过程

v 认知、情感、意志。

v 人生态度所形成的指导自我人生活动的心理定向,为人生一系列行为活动提供了心理准备及采取何种行为的可能性。

人生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v 生与死的矛盾;苦与乐的矛盾;得与失的矛盾;

v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肉体与灵魂的矛盾。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v 人的潜能与人的价值的矛盾;

v 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自然的矛盾;

v 私与公的关系(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损公肥私);

v 利益与道德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各种矛盾

v 境遇与选择、命运与拼搏的矛盾;

v 爱情与婚姻、家庭与事业的矛盾;

v 目的与手段的矛盾(欲望与追求、需要与活动的矛盾)

v 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

人生态度的分类

古今中外从不同角度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v 中国传统分类说。 入世、出世、避世三种。入世的人生态度为儒家所主张;佛家主张出世的人生态度;道家和一些古代隐士则主张避世的人生态度。

v 哲学流派分类说。享乐主义、禁欲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意志主

       人生态度等等。(叔本华:虚无,悲观)

v 生存基调分类说。 消极悲观、积极进取两类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

v 人生需认真。(不可游戏人生、虚掷光阴)

v 人生当务实。(不可眼高手低、空谈理想)

v 人生应乐观。(不可消极退缩、自暴自弃)

v 人生要进取。(不可贪图享乐、满足现状)

总而言之,人生是人自觉地创造生活。人生是不尽的追求。 

人生要认真和务实

v 放纵与游戏人生。今日有酒今日醉。享受当下。

v 只讲过程,不谈结果。

v 从小事做起,从地处做起。(李嘉诚跑堂)

v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永不放弃

v 英国首相丘吉尔,一生里留下不少逸事。在第二次世界打战爆发之前,曾经有一段关于丘吉尔的逸事。当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有一位政府官员说:“我认为事情完全绝望了。”丘吉尔却若无其事地说:“不错,已经到了无法形容的绝望地步。”接着他又说:“不过,我觉得自己似乎年轻了20岁。”

v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功成身退,生活立刻由绚烂归于平静的丘吉尔下台之后,有一回应邀到剑桥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那天他坐在首席上,打扮一如平常,头戴一顶高帽,手持雪茄,一副怡然自乐的样子。 

v 经过隆重的介绍之后,丘吉尔走上讲台,两手抓住讲台,注视观众,沉默有两分钟,然后他就用那种他独特的风范开口说:“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接着又是长长的沉默,然后他又一次强调:“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最后在他再度注视观众片刻后蓦然回座。 

v 无疑地,这是历史上最短的一次讲演,也是丘吉尔最脍炙人口的一次讲演。 

人生要乐观(由三落三起的邓小平所想到的)

 顺利时不骄横、不自傲。

 逆境时要忍耐、要坚持。

 要学会正面看问题。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乌云遮不住太阳,阳光总在风雨后。

1、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v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v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v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论持久战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3、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

人生要进取

假如一个人能活七十岁,25550天。

现在我们平均有18岁,已生活了多少天?还剩多少天?

已生活了6570天,还剩18980天。

人生是不尽的追求

v 罗曼罗兰认为: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的战斗,凡事要做个够得上成为人的人,都

得时时刻刻想无形的懒惰作战。

人生要不断的创造生活,创造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黑格尔在讲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所强调的:禽兽对于足以满足其需要之物,俯拾即是,不费气力。反之,人对于足以满足其需要手段,必须由他自己去创造培植。

如果一个人甘心过一种平淡地、好歹能活着就满足的生活,这是不符合人性的。

人的本性是要不断通过创造来证实自己的能力,不甘在人之下。即不甘平庸的。享受成功的喜悦,是人生的目的之一。

莎士比亚;对于生命应该这样理解:你永远追求着你所没有的事物。

高尔基说: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人一旦停下追求,就会改变生命存在的方式,所以:生命是一部关于人的英雄史诗,他描述的事实人寻求人生奥秘而不可多得,有心通晓一切而无能为力,渴望成为一个强者而又无力克服自身弱点的历程。

把以追求到的东西搁置一边,在追求新的目标,这就是人的天性,这就是乐趣所在。

停止这种追求,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人生就失去了价值。

这就是人生!  所以,人生是不及的追求!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

v 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更为开阔,气势更为恢宏,哲理更为厚重,达到了美与力的最佳融合。(1893--   32岁)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v 姚明当选世界青年领袖 个人奋斗史激励全球年轻人

2007年01月17日14:29  新浪体育

北京时间1月17日消息,姚明作为中国体育运动员的接触代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为了表彰他在体育领域的突出贡献,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提名姚明成为了体育界2007年度三位入选“世界青年领袖”的运动员之一,其他两人分别是前利比里亚足球运动员乔治-威阿以及莫桑比克的中长跑女运动员穆托拉。

所有的入选者年龄都不超过40岁。 

在该组织的评价中,姚明被认为促进了奥林匹克精神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同时激励人们和身体残疾进行斗争,因为小时候服药的副作用,姚明目前左耳的听力有很大问题。

全世界都有约3500名40岁以下杰出的精英青年领导被列入候选人名单,“全球青年领袖”是达沃斯经济论坛的重要奖项,每年,全世界都有约3500名40岁以下杰出的精英青年领导被列入候选人名单,然而他们之中只有200人能够通过严格的甄选, 

v 四段悲情一次荣耀 杨威用行动诠释坚持到底(图)

北京时间10月19日凌晨,正在丹麦举行的体操世锦赛结束了男子全能金牌的争夺,26岁的中国选手杨威终于在童话之国书写了自己的神话,夺得了这枚梦之以求的金牌,从2000年到2006年,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说:为了这枚金牌,已经等了整整六年!

 悉尼奥运 遗憾夺银 悉尼奥运会: 最为全面的杨威也进入了个人全能项目的决赛,但在决赛中遇到了强大的对手——涅莫夫,杨威在比赛中毫无机会,虽然六个动作都发挥的异常出色,但无奈还是输给了涅莫夫,两人的得分差距是:0.113。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杨威悲情命运的开始。    

阿纳海姆世锦赛 惨遭翻盘  2003年美国阿纳海姆体操世锦赛,杨威遭遇到了东道主选手保罗-哈姆强有力的挑战,在前五个项目比赛完领先的情况下,在最后一个项目被对手翻盘,最终以0.064分的微小差距遗憾夺银,揭开了“悲情杨威”故事的序幕。   

 雅典奥运会 遭遇滑铁卢  雅典奥运会成了体操队的滑铁卢,最终杨威男子个人全能仅名列第七,杨威和国家队一起跌入了谷底。   

 十届全运会 输给黑马  0.566!这是2005年全运会,杨威和冠军吕博的差距,回到国内赛场的杨威也没有能够躲过“千年老二”的魔咒,在决赛第一项自由操就出现了重大失误,只得到了8.607的低分,一开场就宣布了杨威无缘冠军,但这之后杨威却并没有放弃,吊环、鞍马、跳马、双杠、单杠,杨威一点点的追了上来,但最终因为之前的差距过大,最终遗憾的输给了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黑马”对手。

   阿胡斯世锦赛 终登领奖台  2006年,丹麦阿胡斯,曾经两度想过放弃的杨威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冠军,六个项目一个比一个发挥好,一个比一个难度大,全程都没有给对手卫冕冠军,日本选手富田洋之任何机会,稳稳的将个人冠军揽入怀中!(文/斯汤达)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v 拜金主义的危害

v 享乐主义的危害

v 个人主义的危害

v 问题:如何理解功利?

个人利益至上的理论(极端个人主义)

v 主要命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v 价值目标:个人目的的惟一性

v 政治目标:个人的绝对自由、民主

v 经济制度:私有财产的神圣性

《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v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v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v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v 终朝只恨聚不多,聚到多时眼闭了。

v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v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v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v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五、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一)何为价值?何为价值观?何为人生价值?

何为价值?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对价值的理解,即回答什么是价值。如果我们对这一问题含糊不清,那么要树立自觉的价值观点是困难。可是,究竟何为价值,尽管人类对它的追问已经有几千年来,无数思想家、哲学家绞尽脑汁、费尽了心机,然而价值的界定仍令人眼花缭乱。对于这个争论颇多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在这很短的时间内,并不奢望在理论上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想为更好的回答问题提供一条线索。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避免在人生道路上的盲目性、迟缓性、摇摆性和矛盾性。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价值是指商品中凝结的人类一般劳动,反映的是生产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他是从关系范畴考察价值概念的形成的。

价值定义:就一般意义上说,价值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所具有的作用或意义。     价值是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范畴。

 

何为价值观?

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判断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人生价值观蕴含着个人对人生的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期待,决定着个人以怎样的心态和意志去看待世界,对待人生。

价值观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错误的价值观:

叔本华:悲观虚无主义价值观,“人生是痛苦,人生没有任何价值,只有迷幻指使。”

杜  威:实用主义价值观,真理即功效。

萨  特:存在主义价值观,只有从个人存在出发,才能理解一切事务的存在,认识绝对自由的。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否定价值是纯主观,纯客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劳动创造价值。

由此而言,价值观主要包含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评价标准)两项内容。价值取向就是主体对价值目标的追求。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这个目的必然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而具有一定价值的,因此人们对目标是有取舍和选择的。人们总是选择最能满足其需要和利益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目标,舍弃被认为没有价值和价值不大的目标。价值标准就是主体对价值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根据。人们总是以满足自己需要和利益的程度作为根据对价值划分等级,然后再进行取舍和选择。

 

人生价值及其作用

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活着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体现在人个体身上,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实现的程度。

人生价值就是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即对人生目的和社会行动的意义、作用、影响所做出的评价。特别是对以上所说的生与死、苦与乐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态度与抉择的评价,最能反映出人生价值观的不同和差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同时后两者对前者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人生价值观影响者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制约着人的观念和行动。 而不同的价值观便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你的人生是不断地创造价值,还是不断地贬值,则全部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价值观改变,人生就改变,他就会以全新的角度观察认识,享受人生。你的一系列的价值选择就是你的人生。因为价值选择就是你心的最高层面。价值选择就是你心灵的钥匙,如果你找到了这把钥匙,你就可以改变你的一生。控制人的是思想,控制思维的是观念。所以,价值观是生命的核心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一生关键在心,也就是决定在你怎么想。事实上,一个人的一切问题皆出在他的价值系统中。

如果把一个人做为一个系统来看,那么身体是一个“硬件”,价值系统则是你的“软件“。软件如何运作,决定了你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如果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如果你真实的认识到做的意义,那就是你的价值的开始。价值可以转乾坤。认识人生价值,实现有价值人生。

现在拥有我什么并不重要,而你朝哪个方向移动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大学生必须直面的最重要的大问题。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分类:

——按主体分为:自我价值;社会价值;

——按表现形式:内在价值;外在价值;

——按实现程度:现有价值;应有价值;

(1)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实现人生价值,首先必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自我价值作为一种内在、潜在的价值,是通过各种人生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起个性和智能的潜能,并不断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价值。

(2)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

(3)如何看待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矛盾的存在物,有多种社会关系,多种社会角色,处于多种价值关系之中。但归结起来,只是两种角色,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作为价值主体时,其价值就是所谓的自我价值,即个人权益;作为价值客体时,其价值就是所谓的社会价值。任何一个人,都逃不脱这两种身份。只看重一种身份,不合于客观存在,不合于客观事物的道理。

就人的社会价值而言,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只要我们全面考察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会马上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作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一个人只强调个人价值,甚至用权利否定社会职责、不愿意负社会责任,那么这种想法也就太自私了,其个人最终也是不能存在的。

当然,如果只强调一个人的社会责任、社会价值,不考虑、不照顾人的权利和自我价值,那同样是不可取的。因为一切物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有价值的成就,都是过去无数世代中许多有创造才能的个人所取得的。通过个人的思考和劳动,个人为社会创造了新的价值。要是没有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要是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因此,一个人应该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唯有此,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最大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必须在社会关系中得以实现,离开社会有没有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人的知识、能力、德行、精神活动只有通过外化,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人生的活动只有满足他人和社会的合力需要,有益于社会的进步,才有社会价值。

英国的哲学家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到:“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使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情感……。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这就是我的一生。”这正是罗素以社会为己任,并最终证明了他存在的社会价值!所以,价值从来都不是单方面,而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社会价值通过自我对社会的奉献而获得,个人价值则是社会对自我努力的肯定。而只有走出封闭的自我,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价值,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过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总之,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是人生进取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的,不能以否定或贬低其中的一方来肯定和抬高另一方。譬如,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为自我发展和个人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并不能因此忽视和贬低人生社会价值的意义。其次,我们还要认识到,人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便是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把社会需要内化为自我需要,使自我需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时候,自我价值实现同时也就是社会价值实现,而社会价值实现同样也就是自我价值实现,要如何看待自己,要怎么不把自己看的太轻或者太重,永远是个问题。 

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会把自己看的很重,也就是自恋,总是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活着,活着是有意义的。 

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整体,一个连绵的无法分割的整体,如果我们过于看重自己的意义,放大自己,那就不对了。所谓的自由人权,当然是为了把人解放出来,这我不否认。但是因了这解放,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能做,那又不对。  当你把你自己孤立起来,以自己的智慧、能力、情性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对立起来,以为这样能够彰显自己价值,其实,恰恰结果只能是一文不值。 

(4)怎样的价值取向才是科学的:

由于人生价值形态的多样化,人生价值取向也就必然呈现多元化。在现实社会中,影响人们价值选择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社会的经济条件、文化环境、政治制度以及每个人的认知水平、能力素质、精神境界、生活境遇等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人们的价值选择并最终决定每一个人的价值实现。那么,怎样的价值取向才是科学的并能够创造最高、最多、最大的人生成就呢?我们认为有如下四个向度。

社会性:这是人生价值取向最核心的维度;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的任何价值也都是社会性的价值。只有尽力创造最好的社会成就价值,才能最大地实现个人价值。自我与社会,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人与动物不同,动物的本质是先天命定的,而人是在实践中自我创生,在社会关系中实现自我发展的。 

科学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取向要能正确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基本价值方向,这是价值取向科学性的体现。因为,最优的价值目标是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及反映,是人们对客观规律在人生中表现的一种真理性认识。任何人在设定自己的价值目标时,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计划、 符合社会规范或自然规律。

可行性:分析主客观条件;

价值目标是否切实可行,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主观因素,这就是主体自身的条件,如思想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这些都是个人的主观条件。这些条件对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这些主观条件,在某种意义上对价值取向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客观因素,即社会客观条件,如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在现实社会大环境中的可行性,包括职业选择的可能程度、法律允许范围、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可能提供的物质条件等,这些都是对个体价值取向产生现实的影响和制约性。因此,价值目标的选择必须充分估量主观、客观条件,实事求是,把它建立在科学预见和现实可行的基础上。

超越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价值取向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主体的积极开拓进取和拼搏精神,这是价值取向先进性和超越性的表现。科学的价值取向定位,既要重视主客观条件,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    能动作用。作为奋斗的目标,应该勇于开拓创新,敢于超越“自我”,要敢冒点风险,自找压力,拼搏进取。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几种价值关系:

为己与为他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为己”与“为他”的问题,怎样处理这一关系是价值取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有人信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合理利己主义”的行为模式。他们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做不到,损人利己又太可鄙,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既为自己又为别人,两者兼顾,比较适中。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没有真正了解“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一命题的确切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有的人由于一切从“为自我”出发恶性发展成为极端的利己主义者,最后酿成人生的悲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害了别人,害了社会,也害了自己。由此可见,所谓“主观为自己,客面为别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不仅仅考虑自己,也想到别人,实际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因此,它在实质上仍是一种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

当然,有的人之所以赞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一命题,主要是把它理解成主观上既为自己,也想到别人,做到“自我”与“他人”兼顾。实事求是地讲,如果真的按照这种思想去指导行为,应该说是正当的,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允许的,但是从道德境界上看是不高的,特别是由于社会生活的错综复杂,“为自己”与“为别人”经常会发生矛盾而不能兼顾。这个时候就很可能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和社会,这样的人,在当别人遇到危难需要援助时,就很难做到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了。所以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当代大学生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奉献与索取

在为己与为他的关系中,始终贯穿着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怎样处理好这对关系,是摆在青年学生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这已成为当今许多青年勉励自己的格言。

对社会的奉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

奉献,是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以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为基础。无论是社会进度,还是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要求个体对社会、对他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事实上,唯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能证明自身对社会、对人民的意义。     奉献,还是人的精神境界的体现。人们追求人生价值,在奉献中,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奉献使人生充满了光明、希望。因此,对个体来说,只有积极投入对类作出贡献的事业,人生才会有真正的意义。

索取,只能以个人利益合理满足为限度。索取,只是个人利益得以满足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给予个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承认和报酬。    

 怎样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呢?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思考:

一是从客观“实存”的关系上来看,奉献和索取是互相联系、互为前提的矛盾范畴。     二是从价值尺度的层面上来思考。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既要提倡全体成员的奉献精神,又要着重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努力地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并尽可能地做到分配上的公平合理,使报酬与劳动贡献、权利与义务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人们为社会作贡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精神价值与功利价值

我们提倡奉献,强调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同时也重视奉献的功利价值。一般的道德问题也好,价值问题也好,在较深层次上都表现为精神价值和功利价值的关系。

人生价值表现为改造世界所作的努力、所作的贡献和个人的自我完善,既具有精神价值的特点,又具有功利价值的色彩。我们所追求的是精神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统一。因为人有高尚的理性和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应必须以崇高的精神来引导功利,否则将会脱离人的社会本质,陷入物欲的满足之中。因而,我们力求的是两者的结合。

 

2、人生价值的标准

不同的社会,存在不同的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

奴隶社会——占有奴隶数目的多少。

封建社会——等级与特权。

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和资本。

社会主义社会——?(请思考)

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 

(1)以门第、地位、权力、金钱衡量人生价值?

(学生回答:为什么?)

(挖国家墙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以知识、技术和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学生回答:为什么?) 

贩毒案例:

王致梅是国家破格选派到美国攻读博士人员之一, 学业学成之后,她不留恋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返顾地返回祖国,成为优秀的化工专业人才,国家和社会给了她很多荣誉。但她后来在金钱的诱惑下,误入歧途,由一名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沦落成为丧尽天良的大毒枭。

(3)以生命的长短来衡量人生的价值?               

(学生回答:为什么?)

(一生碌碌无为,生命之火不曾燃烧)

假如一个人有80岁的寿命,1岁至20岁可能是不能自主的,所以不谈。那么你的有价值的年龄就已经减少到60岁,而60岁至80岁这20年是老年时,处于半退休或退休状态,价值较少,又可以减去20年,那么你的黄金年龄就已经减少到40岁,加入每天平均睡眠八小时,一年365日,40年就是11、68万小时,即13年,剩下的只有27年。如果再除去一日三餐、走路、看电视、打电话的时间,则仅剩14年的时间了。

 

人生价值的标准:奉献是人生的主旋律。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2、评价的尺度: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当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激荡着人们的心灵,鼓舞着人们去充分展示自我,去奋斗、去拼搏。但是,人们在自我认识、自我把握上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十大表现:追逐金钱,享乐至上;惟我独尊,目空一切;好高骛远,轻率浮躁;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自我放纵,玩世不恭;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消极遁世,自卑自贱;沉湎庸俗,躲避崇高;放纵情欲,丢弃理性;华而不实,投机取巧。以上表现,究其根源有三:一是自我估价失准,自我心态失衡;二是个体本性,自我封闭;三是功利至上,信仰迷失。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是,一些人在认识自己,把握自己问题上表现为二重性特点:历史使命感较强,工作责任感较弱;政治上进取心较强,业务能力较弱;人生进取意识较强,集体主义观念较弱;成才立业观念较强,艰苦创业精神较弱;社会道德认同感较强,基础文明素质较弱;自立自强意识较强,自律自理能力较弱。 

 

3、人生价值的评价

人生价值评价的意义:调整个人与社会关系,指导人生方向;表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鄙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张思德,何许人也?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现在应是91岁),父母和三个哥哥先后出外流浪乞讨,饿死它乡,九岁成为一个孤儿。十八岁的时候参加红军,爬过雪山过草地,屡立战功,后到中央警卫团直属文警卫队,担任毛主席身边的内保警卫。 1944年的夏天,为了解决中央机关和枣园的取暖问题,中央   决定警卫班内卫班的部分同志到延安北部的安塞烧炭。9月5号,为了加快进度,上级决定临时组成突击班,挖几座新窑。

毛泽东同志亲自作出三项交待:一是给张思德洗干净,换上新衣服;二是搞一口好棺材;三是要开追悼会,我要参加并且讲话。亲笔写下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

是啊,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地位有高低,机遇不相同,可能作出的贡献不一样,但只要是为人民利益,哪怕他作的具体贡献再“微小”,从社会的角度他们具有崇高的价值。正如毛泽东同志对张思德同志的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刘翔:“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体育界“真心英雄”奖。上海市儿童基金会“爱心大使”。 2007年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爱心大使。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

2006年12月25日下午3:30,刘翔与父亲刘学根以及教练孙海平一起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2楼,为两位白内障复明的老人赵新娣、王信贤揭开了纱布,两位重见光明的老人激动地紧紧握住了刘翔的手,甚至老泪纵横。刘翔师徒在亚运会后决定向华山医院捐款25万元人民币,资助20名老人进行复明手术,赵新娣与王信贤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刘翔在为老人揭开纱布的时候,特意暖了暖手,他怕自己的手太冷,从而让老人不适。“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全社会对我的关爱。” “我知道社会上有些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每次看到那些人那些事,我就想怎么来为他们做点事情。国家培养了我这样一个奥运冠军花了很大心血,现在也是自己回报社会的时候了。”刘翔这样说,“这次捐献不是我的第一次也肯定不会是我的最后一次。”

自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刘翔师徒就一直在寻找机会,想做些回报社会的事。他们也确实做了不少。刘翔的自传《我是刘翔》一书的全部收入就捐给了慈善机构。2004年印尼海啸,刘翔和孙海平先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率先捐款,随后刘翔又委托父母向上海红十字会捐款5万元人民币,同时刘翔名下的“飞翔基金会”再捐款50万元。2006年,刘翔的雅典奥运会战袍被国际田联拍卖,所有收入也捐给了慈善机构。同年的上海田径黄金大奖赛,刘翔荣膺“最受欢迎运动员”,获得一套价值80万元的房产,他又立刻捐给了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会组委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觉得一个人最痛苦的事,就是看不清眼前的这个世界。更何况爷爷奶奶们年纪大了,原本就会感到孤单和寂寞,如果再剥夺他们读书看报和看电视的权利,这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刘翔说:“能够为这些老人们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其实是我们的荣幸。”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006年12月18日下午两点半,天津第四医院一间不大的房子里,代佩立女士的遗体放在正中,周围挤满了来送她的人,老伴、儿子站在第一排,后面还有30多位邻居和同事,他们都是自发来到现场的,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一朵鲜花。代佩立女士是捐献眼角膜志愿者,按照她的遗愿,她的角膜将捐献给四位盲人,使他们重新获得光明。当医院领导郑重地将遗体捐献证书送到代女士丈夫的手中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起来;站在一旁的儿子胡玮跪倒在妈妈的遗体面前……我国有300万角膜盲患者,我国每年捐献角膜的人数仅为6000人左右。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社会条件:

(1)从客观条件出发

历史上的许多有志之士,他们虽有非凡的才能,但终因社会条件的限制,缺乏客观条件而含恨终生。常常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但当今时代,国家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相继派出访问学者、留学人员达四十余万人,加上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已形成科技人才队伍的“海外兵团”。目前已有十一万留学人员根据国家需求,回国创业和工作。目前,北京、上海、天津、苏州、西安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相继建立了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优惠条件和优质的服务,搭建创业的舞台。到目前为止,已吸引了二千多位留学人员进入园区从事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开发,且已有一千一百二十家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园区的孵化后,走入社会,参与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

(2)目标与发展规律一致.

2、个人条件:

(1)从个体条件出发

如果忽略个体条件这一点,人生价值的追求不仅可能事倍功半,而且可能导致对人生根本价值目标的否定。实践证明,人生价值追求的个体定位(包括起点、内容、方式、途径等选择)越符合自身的实际,选择的自觉性越高,实现的成效往往越好,实现的可能性往往越大。从关系中认识自我,把握自我,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论的指导。相对于个体的“自我”来说,就是要正视自身的局限性。这里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你想要做什么,二是你能做什么,前者不用说,后者则大有学问,你能做什么,并不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这是任何人都能体会到的。一般说来,你能做什么,一方面在于自身条件适合做什么,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能提供给你什么条件,能允许你做什么和到什么程度。这两方面合二而一,就需要既认识你自己,同时又要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就是认识你自己,也就是认识人生。人们常说要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

(2)提高自身能力  

当今时代,许多人对未来有种种设想,虽然设想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得到的共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揭示未来,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那么,同学们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也要在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方面做好准备。 

(3)立足现实坚守岗位

(4)自强不息的精神

3、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1)选择: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人生每一步都是选择的结果,无数最佳选择造就了高质量人生。没有选择,生活盲目;错误选贻误人生。选择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对于人生的成败,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缺乏选择意识的人,生活往往显得盲目,;没有自觉选择意识的人,生活常常是被动的,对自己人生的把握是模糊的,不确切的。显然,做何种选择极大地影响了人生价值的实现及其程度。  这正如柳青所言:“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 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了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如何优化自己的选择?

要客观地认识自己:自知其短,更要自知其长。自我选择与社会导向结合:社会条件影响人的选择,顺应社会导向:注意既不要进行偏离社会需要的自我选择,也不要压抑自我选择。

(2)奋斗: 选择的落脚点就是奋斗。奋斗就是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克服来自自然、社会、自我的障碍和困难,不断接近理想、目标的过程。人生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

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不懈奋斗的实践过程。如果仅仅将选择停留在意识、观念的层次,对于价值实现来说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不断奋斗、不断实践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要求:第一,朝着一定的价值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不奋斗,再完美的理想,再完善的设计都是空想。现代社会充满激烈的竞争,毫无疑问,这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推动力。因此,一个人无论是在生存的层次还是发展创造的层次,要对社会所贡献,实现人生价值都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第二,敢于和善于应对各种来自自然、社会、自我的困难、障碍。任何实现人生价值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的程度上要与各种艰苦条件、困难作斗争。否则将导致人生目标的放弃,甚至是走向自我毁灭。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人生

1、走与人民相结合道路

2、走与实践相结合

价值来自于人的所作所为。真正的价值实践并非阅读他的文章,聆听他的陈词,而是观察它的所作所为,也就是他的实践。所以,价值是用脚步走出来的。价值并非是用梦想诠释的,而是用行动演绎的。有价值的人是使自己留下实践足迹的人。开动你的脚步,就是开动了你的价值。价值并不单是在衡量结果,而更重要的是在追求中的过长,那就是“经历的价值”。

   人生价值的追求是一个不懈奋斗的实践过程。如果仅仅将选择停留在意识、观念的层次,对于价值实现来说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如果将选择仅仅局限在某一具体的行为上,那么对于人生价值实现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要不懈地奋斗,不断地实践。这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要求:第一,朝着一定的价值目标,不断地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懈的奋斗过程。不努力,不奋斗,再完美的理想,再完善的设计都是空想,都奕得毫无意义,充其量不过是潜在的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需要强化这种认识。现代社会充满激烈的竞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是残酷的弱肉强食、你死我活,但却必然造成优胜劣汰。毫无疑问,这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推动力。因此,一个人无论是在生存的层次还是发展创造的层次,要对社会所贡献,实现人生价值都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第二,在追求人生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敢于和各种来自自然、社会、自我的困难、障碍进行艰苦斗争,善于实践。不同的人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是不一样的,但是,任何实现人生价值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的程度上要与各种艰苦条件、困难作斗争。青年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的特殊社会境遇,加上父母的百般呵护,使得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因而表现出意志薄弱,缺乏实践的毅力。当面临来自身心、社会、人为或自然等各种困难和危机时,容易产生简单否定的极端情绪和做法,这不仅不利于促进人生实现,而且导追求人生价值目标的放弃,甚至是毁灭。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亦是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我国追求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无论对于个人生存发展还是对国家的繁荣进步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

没有自觉理性的实践是盲目的,不付诸实践的理性是无意义的,只有自觉地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社会主导的价值目标为取向,以个人的实际条件为起点去进行人生价值的理性选择,并以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和障碍作关键,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不懈地朝着选择的目标奋斗,人生价值实现才可能由理想变成现实。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通过实践活动,不仅生成自我,认识自我,同时也改造自我,创造自我。以往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根本原因在于不能从实践出发,不能以实践的思维方式认识人,理解人,往往不是从人的全面性上,而是从人的片面性上认识人、理解人,结果把人抽象化了。离开实践活动,不从实践的思维方式出发,就容易使人对自我的认识导入神秘的领域,变成“宇宙之谜”。 

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实践的思维方式,才真正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人、改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问题。因此,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是历史的具体的人。从这里,我们不难领悟到,人要认识自身,就必须跳出“自我中心化”窠臼,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在实践的活动中,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走向自由自觉,不断由“小我”走向“大我”。 

人生主要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离开了过程,结果毫无意义。过程是圣母,结果是娇子。人生的过程往往是平凡的。不要离开平凡的过程而去追求耀眼的结果。正是不懈的创造平凡过程的人,也就是创造着显赫的结果,创造着伟大的人生。

在实践中创造自我,意味着人生的开放性、可塑性。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当代实践呈现整体化、高智能化的特点,已远非传统意义上的实践观念所能把握。只有开放自我,面向世界,不断吸收外界信息,开发自身的智力资源,才有可能塑造现代的自我,而不为时代潮流所淘汰。在这个意义上,开放意识,是人在当代实践中创造自我、实现自我的不可缺少的现代文明素质。 

 

六、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此部分与前述专题有重合之处,各位老师可以结合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