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之专题一:永放光芒——指引人类发展进步的思想灯塔

发布日期:2013-06-02
分享:

 

模块1:源头活水 光芒依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

 

【目的要求】

1. 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2.熟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阅读思考法、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实践调研法

【理论教学时数】3学时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授课思路

1.突出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手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2.通过案例突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价值,讲清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哪些内容,一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另一方面讲清马克思主义还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

课程导入

1.学理导入:

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国家建设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的重要理论意义。另外,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在思考社会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掌握一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问题导入: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年了,那么马克思主义包含哪些内容呢?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说,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样的一种历史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3.案例导入:

当人类即将迈进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的确发人深思。

 

主要概念和原理

1.主要概念

马克思主义(广义和狭义)

2.主要原理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尤其是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思考题:

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理论联系实际的建议

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谈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的认识。

课程资源:

1.马克思恩格斯在描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278.

2.无产阶级三次大起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的新特点,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则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 

 

案例:全球性金融危机让马克思《资本论》走红欧洲

银行家,经理人开始读《资本论》,它将成为今年圣诞节的最佳礼物。
   近期,一场逐步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一些大的欧盟金融机构频频告急。就在欧盟各国开始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当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对于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其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追捧。9个月卖出1500套 
  柏林的卡尔-迪茨出版社专门出版学术著作,该社的销售业绩显示,最近一段时间,此前少人问津的《资本论》骤然热销。该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更是1990年销量的100倍。尤其是今夏金融危机四处蔓延时,该书的销量更是直线上升。
  因为《资本论》的巨大销量,媒体甚至开玩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
  许埃特伦普夫透露,以前人们买《资本论》仅是为了“装点门面”。但如今,“连银行家和经理们也开始读《资本论》,试图理解他们对我们干的那些事。”
  而德国的出版商预测,《资本论》有可能成为今年圣诞节的最佳礼物。基于这种预测,现在一些出版商正在加紧出版该书,有些出版社还推出了精装本,只是不知在金融严冬的瑟瑟寒风中,价格不菲的精装本是否有人问津。
  据德国《明镜周刊》的消息,重新风行德国的《资本论》是1867年出版的第一卷,目前购买这本书的主要是“那些逐渐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并不能带来所谓幸福的年青一代知识分子。”
    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德国左翼党领袖拉方丹自然是马克思的坚定信徒。他在“国家金融和能源部门部分国有化”的计划中,曾提到将把马克思主义列入党纲,当时还被《图片报》称为“搞不清楚状况”的“疯狂左翼分子”。
  而现在,就连最近几周因为金融危机而焦头烂额的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也开始阅读《资本论》,并公开表示自己同意马克思的部分观点。施泰因布吕克在接受英国《镜报》采访时谨慎地说:“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是不错的。”《汉堡晚报》的专栏作家则评论说:“最近马克思可是越来越魅力无边呢。”
   追捧马克思的政界人物还有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有消息称,萨科齐被人看到在翻阅马克思的著作。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在上个月给予了马克思正面评价。他说:“长久以前,马克思就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转之道。”罗马教皇也对主张无神论的马克思说了些好话,赞扬马克思有“绝佳的分析技巧”。
   不但如此,马克思家乡特里尔的观光客近来也急剧增长,今年到现在已有4万人。当地马克思纪念馆馆长伯威尔说,他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听到游客在交谈时佩服地表示,“这个人(马克思)的想法是对的。”据称,还有电影导演计划将《资本论》拍成电影。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人们需要运用正确的理论进行研究。《资本论》对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是大有裨益的。有人推测,这或许就是马克思重新风靡欧洲的主要原因。路透社专栏作家贝恩德在其文章中写道,“我们熟悉的资本主义正在死亡”,马克思对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在得到确证。

案例点评:通过案例让我们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教学设计

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我们国家的指导意义展开讨论,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离不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授课思路

突出重点——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手段:通过历史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如何批判和继承三大理论成果发展起来的,讲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地不断发展,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课程导入

1.学理导入

我们上节课讲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除了是时代的产物外,还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他们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地得到验证和发展的。

2.问题导入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除了客观条件还有哪些主观条件?

3.案例导入

附:工作与生活中的马克思

马克思在语言上是有特殊才能的。他在写作时,用他的友人的话说,有时甚至达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非常注意语言的简洁和正确,同时也不忘记文字的独创性和生动性。在他的经济学著作中,许多严谨的概念都是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表达出来的。当他的巨著《资本论》出版后,一些专家这样评论说,这部书与通常的经济学著作相比,在文字叙述上的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明确……非常生动”;“使最枯燥无味的经济问题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还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已经掌握了拉丁语、古希腊语和法语。定居伦敦后,他又学会了英语。德、英、法三种文字就成了他表达思想的主要文字。李卜克内西说,马克思用英文和法文写作就像真正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给《纽约每日论坛报》写文章用的是典范的英文,《哲学的贫困》用的是典范的法文。此外,马克思还能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等许多种语言熟练地阅读;到了50岁,他居然开始学习俄语(被认为是很难学的一种语言,因为和西欧语言差别很大)并很快就能津津有味地读俄文书了。马克思对普希金、果戈里等文学家十分喜爱,读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作品后,对他非常敬重。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处在停滞沉睡的状态,而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马克思这时退回到书房,潜心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揭示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向锻造理论武器。

他大量地阅读,大量地写摘要、札记。他研究得最多的是经济学。他深入透彻地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史,从古希腊的色诺芬一直到自己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他研究了各个时期的经济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史;他还研究农艺学,他对工艺学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运用,对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都有精深的了解。在他的笔记中,他对几个世纪以来数学、物理学和其他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都做了详细的摘录。他对于货币和价格理论、流动资本的周转、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账簿计算等问题,都下了很深的功夫。他还读了卷帙浩繁的官方报告,其中包括大量的工厂调查员报告“蓝皮书”——这些资料是被国会议员们当作废纸卖掉,而马克思又以低价从旧书商那里买来的。

不只是经济学,马克思对古往今来的哲学、文学也都有精深的研究。他曾经有过写哲学史的设想。他对伟大的文学家充满了热爱,从荷马、埃斯库罗斯到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巴尔扎克的作品,都非常熟悉;他把莎士比亚看作人类的伟大戏剧天才,对他的戏剧可以成段成段地背诵。他还喜好演算数学,把这当作一种休息。他对数学有特别的偏爱,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马克思对各国的历史、政治、外交、国际关系都作过扎实的研究,并一直给予极大的关心。他对历史始终有浓厚兴趣,读过古往今来的大批历史著作、游记、回忆录、传记等等。他的涉足范围从欧洲到美洲和亚洲,甚至一直到远在东方的中国。他直到晚年还写下了大量的历史学笔记。他一生写出了众多论述国际问题的文章和小册子,只要阅读一下它们,就不能不对作者的丰富知识和真知灼见表示惊叹。

自从1850年6月马克思得到英国博物馆的阅览证后,除了天气恶劣、生病和暂时外出,马克思差不多每天从早晨9点到晚上7点都在这里查阅资料、做摘要、写著作。晚间在家中又继续工作,常常通宵达旦。

由于工作过于紧张,他那本来健壮的身体从1850年代起就逐渐开始出毛病了。头痛、肝病、痔疮……这些病状侵蚀着他的健康,使他大受其苦。医生一再要求加强体育锻炼并禁绝夜间工作,但这些要求,不到万不得已时他是不会认真照办的。过度工作、缺少锻炼,加上饮食不良,是马克思未能长寿的重要原因。在他去世许多年后,李卜克内西回忆说,如果马克思能够早下决心过一种正常的生活,那么他一定会长寿。

 

案例评析:该案例是对马克思学习与工作的真实写照。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创立马克思主义,与他的主观努力分不开的。正如案例中举出了马克思熟练掌握多国语言,这帮助他可以阅读和搜集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另外,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勤奋好学,研究过从古希腊到近代以来的经济史、哲学史、政治史等等,这些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深厚的学术素养。正是因为紧张的研究工作,马克思本来健壮的身体开始出毛病,疾病缠身,但是马克思依然坚持工作。马克思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通过该案例我们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离不开马克思本人的努力。

主要概念和原理

1.主要概念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主要原理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论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

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理论联系实际的建议

1.从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中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

 

课程资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最详尽而全面的探究,虽然这种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把世界看作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而把它理解为具有矛盾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人们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K.马克思首创古典政治经济学概念,并对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哲学的贫困》(1847)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古典派”一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中,他明确地指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41页)。在《资本论》第一卷(1867)和其第二版跋,及《反杜林论》(1877~1878)“批判史”章中,他又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过程,其存在的特殊时代条件,和其区别于继起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作了重要论述。英国古典经济学杰出的代表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新的科学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关系和需要的表现,而是永恒的理性的表现,新的科学所发现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不是历史地规定的经济活动的形式的规律,而是永恒的自然规律,而这些自然规律是从人的本性中引伸出来的。斯密和李嘉图都把自然规律归结为作为人类社会基础的个人人性的表达。他们所谓的个人是当时正在向资产者转变的一般市民,而他们的人性就是利己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学说含有不少科学成分,成为马克思主义来源之一。但庸俗的因素却从一开始就孕育在它的体系里边,在斯密之后,那些庸俗因素就开始分离出来,成为庸俗经济学。而到了英国资产阶级完全夺得了政权之后,庸俗经济学就完全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英国经济学的统治思想。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资料点评: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教学设计

给学生们讲一讲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一些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达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努力,离不开对前人成果的批判和继承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授课思路

1.突出重点——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手段:从两个方面,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其次,从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

 

课程导入

1.学理导入

我们上节课讲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历史,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从总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理论品质。

2.问题导入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而且马克思主义在整个历史发展中依然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1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3.案例导入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旧中国

 

主要概念和原理

1.主要概念

科学性  革命性  与时俱进

 

2.主要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所谓立场,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由此而持的态度。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立场就具有阶级属性,带有政治色彩。政治立场,就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由此而持的政治态度。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这一政治立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思考题

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理论联系实际的建议

1.结合中国社会实践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

 

课程资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资料:

1.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离开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共产党就不成其为共产党;离开了人民,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不但会落空,而且会变得毫无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始终“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等等。这些重要理论观点,适应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和执政条件的发展变化,适应我国人民利益要求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了全面要求。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教学设计

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认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