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专题+模块”
教学改革情况总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在这一背景下,我校从2009年9月开始,本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突出思政课教育教学特色;以实现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效果为指导思想,在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专题+模块”教学模式,并通过两年多的试点教学应用,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专题+模块”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深入研究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论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分析整合,意在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观点和培养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在研究现有教材体系所涵盖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多层次分析提炼,把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点提炼整合,“打包”形成知识点群,按照教育教学的逻辑顺序构建主题、专题、模块教学内容;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配以多种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法,最终形成针对性强和实效性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一、构建“主题+专题+模块”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1.1实行“主题+专题+模块”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统编教材内容,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主题+专题+模块”的构建,意在突出教学内容的核心观点和培养目标。
“主题”是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一体化的表现,其内容涵盖了整体教学目标。
“专题”是根据基本观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需求设立,进一步支撑主题。每个专题又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专题的知识点或实践教学的需要划分。在“模块”的设计上力求体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内容上涵盖教学目的、知识点、实践活动设计、教法与学法、参考资料目录、学习效果检测方法等,使每个“模块”均能形成可供学生进行立体式学习的“学习包”,为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构建学习平台。
目前,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为4个主题、18个专题、46个模块进行系统化和专题化教学,并配套建设了完整的教学大纲和“知识点群”归纳说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主题一 |
君子当以明德修身、懂法律己——做有理想、重德行、遵法纪的现代公民 |
专题一 |
新生活、新角色、新使命 |
模块1 |
我的大学、我的青春 |
模块2 |
乐观向上、和谐共进 |
模块3 |
飞扬青春、完成使命 |
专题二 |
树理想、定信念、明目标 |
模块4 |
脚踏实地、仰望天空 |
模块5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模块6 |
感悟人生、扬帆起航 |
专题三 |
重德行、明责任、促成长 |
模块7 |
重视道德、弘扬美德 |
模块8 |
服务大局、注重诚信 |
模块9 |
弘扬美德、倡导新风 |
模块10 |
德修践行、促进成长 |
专题四 |
树观念、懂法理、护法威 |
模块11 |
崇尚法理、提升素养 |
模块12 |
弘扬法治、增强意识 |
专题五 |
学法律、维权益、遵法纪 |
模块13 |
学法知法、护法遵法 |
模块14 |
用法律己、立志躬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主题二 |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学习原理,透视本质,探索规律 |
专题一 |
永放光芒——指引人类发展进步的思想灯塔 |
模块1 |
源头活水、光芒依然 |
专题二 |
最高智慧——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模块2 |
洞悉本原、掌握规律 |
模块3 |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
模块4 |
揭示矛盾、解析社会 |
专题三 |
透视历史——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
模块5 |
善察起源、剖析本质 |
模块6 |
认清趋势、把握必然 |
专题四 |
把握未来——坚信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
模块7 |
科学理论、实践发展 |
模块8 |
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主题三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救亡图存、走向解放、奔向富强 |
专题一 |
救亡图存——山重水复疑无路 |
模块1 |
重温旧梦——中国历史纵横谈 |
模块2 |
苦难的深渊——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模块3 |
列强的行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危害 |
模块4 |
睡狮的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模块5 |
起共和终帝制——辛亥革命始末记 |
专题二 |
走向解放——柳暗花明又一村 |
模块6 |
开天辟地大事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
模块7 |
另辟蹊径新模式——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
模块8 |
血铸中华扬国威——抗日战争的胜利 |
模块9 |
凤凰涅槃新篇章——人民共和国的锻造 |
专题三 |
奔向富强——风景这边独好 |
模块10 |
登高望远换新颜——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主题四 |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掌握创新理论,坚持中国特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专题一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
模块1 |
积极探索、曲折发展 |
模块2 |
深刻总结、再次飞跃 |
专题二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 |
模块3 |
理清本质、勇当重任 |
模块4 |
立足国情、把握阶段 |
专题三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抉择 |
模块5 |
总结经验、开拓新局 |
模块6 |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
专题四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格局 |
模块7 |
转变体制、发展经济 |
模块8 |
健全民主、完善法制 |
模块9 |
创新文化、共建文明 |
模块10 |
改善民生、共享和谐 |
专题五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利环境 |
模块11 |
一国两制、促进统一 |
模块12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
专题六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合力 |
模块13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模块14 |
凝聚力量、兴我中华 |
1.2确立综合化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应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懂、真信、真爱、真做”,因此,确立了“认知目标、信仰目标、能力目标”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目标。从认知目标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实现“真懂”;进而强调信仰目标,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实现“真信、真爱”;最后落脚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具有一定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参与能力,实现“真做”,即达到“知”、“意”、“行”的统一。
四门课程的四大主题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题一:君子当以明德修身、懂法律己——做有理想、重德行、遵法纪的现代公民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着力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使学生通过所学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做新兴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推动者。
课程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题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学习原理,透视本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荣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做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课程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题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救亡图存、走向解放、奔向富强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课程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题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掌握创新理论,坚持中国特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历程,认知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以及发展战略,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深刻领会国家兴衰与维系个人存亡的关系;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知行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
为活化“主题+专题+模块”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配套建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组织上,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变“教案”为“学案”,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注重行为导向”,变“个体听课”为“团队活动”,变“单一授课形式”为“多种活动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模式采取专题式学习、小组式学习、论坛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多种模式,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特点和专题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不拘泥于特定模式。
教学方法上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教学实效性、学生思想复杂多样、学生专业性等特点,教学中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如对话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演讲式教学、辩论式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调研式教学、现场交流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
三、构建“动态化、多样性、特色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有效验证“主题+专题+模块”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摈弃凭一张考卷,靠死记硬背条文确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重学习态度,重学习过程,重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具体的考核评价实践中,注重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思想道德素质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学习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和学习团队成绩记录档案,实施动态化考核评价管理。这样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改进教学,突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
在考核的具体方式上,我们已实施了多样性的考核方式,如:免试、面试、笔试+面试、课堂演讲、社会实践报告、笔试、课题成果报告、专题式考核等。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原则上为5:5,具体实施中,我们采取个人平时表现占20%,学习团队综合表现占30%(学习团队成员得分统一),期末考核成绩占50%。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知识运用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与践行情况。特别在面试考核方面,我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面试考核小组,制定了完善的考核方案、考核流程、成绩评定标准、公示办法等。同时,我们对在思想道德素质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同学,通过学生申请,由思政部、学生处、教务处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免试考核小组进行综合评定,对评定为优秀的学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免试资格。这已成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一大特色。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专题+模块”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3.1为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的一体性、针对性和深入性,构建“主题+专题+模块”教学内容体系
“主题+专题+模块”教学是在综合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门课程教材、教学目标及梳理知识点的一体性布局的基础上,把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围绕某一理论按具体逻辑关系进行归纳,形成专题式知识点群,进行深入的教学探究和阐述。具体的专题可以在教材一体性的基础上跨越具体的时空顺序,设计中注意了专题间具体的逻辑关系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主题,以若干模块的相互协调整合为基础,依据现有教材,构建有机统一的教学内容整体。这样既可以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可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真正实现教学知识点的全覆盖。
在此,我们必须指出“主题+专题+模块”教学不是单一的对课本知识点的分类,而是在“问题探索”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群进行归纳整理。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面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及国际形势的新情况,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梳理相关知识点群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热点问题,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动态联系,实现理论不脱离于实际,突出教学内容的一体性、针对性、层次性和深入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3.2为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主性,整合多层面课内外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包”
“主题+专题+模块”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重点突出,由于整合多个关联性知识点,在教学中虽全面覆盖,但课堂教学中必有取舍。为保证“主题+专题+模块”教学的一体性,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考虑体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具体模块教学内容设计上涵盖了教学目的、知识点、实践活动设计、教法与学法、参考资料目录、学习效果检测方法等,使其形成可供学生进行立体式自主学习的“学习包”,支撑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支撑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给学生以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培养理论践行能力,为其个人风采的展现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自主性的提高。
3.3“动态化、多样性、特色式”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进一步验证“主题+专题+模块”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
摈弃凭一张考卷,靠死记硬背条文确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考核方式,树立“重学习态度,重学习过程表现,重综合素质表现”的评价原则,根据“主题+专题+模块”教学内容研究制定可行性操作细则和考核标准根据,采取具有针对性强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综合表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及知识运用能力综合评价,重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评价。
3.4“主题+专题+模块”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有效的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提高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通过“知识点群”的建立,可以在教材一体性的基础上跨越具体的时空顺序,并以若干模块的相互协调整合为基础,形成有机统一的教学内容整体。这样既可以保证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可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真正实现教学知识点的全覆盖。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4.1应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知识点的关联性,在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置上进一步探讨细化,提升“主题+专题+模块”教学内容设置的系统性、深入性和针对性
首先,系统性和深入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模块化专题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专题+模块”教学内容设置上应综合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教材、教学目标及知识点的整体性布局的基础上,提炼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点,围绕某一理论,形成模块化知识点群。目前,就已设置的模块内容来看,其内容上仍存在知识点的交叉,在下一步改革中,应进一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相关知识点的整合,尤其加大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重合知识点的深入归纳,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点的深入覆盖。
其次,针对性是实施模块化专题教学的关键。“主题+专题+模块”教学内容设置不是单一的对教材知识点的分类,而是在围绕教学目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梳理相关知识点群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群进行归纳整理为基础对知识点群进行归纳整理。在下一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工作中,应进一步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路,通过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深入调研,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设置“主题+专题+模块”教学内容。
4.2应精心研究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和综合能力素质。
目前思政课班级人数控制在120人以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实施小组探究式教学,班级人数不易过多。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不适宜120人以上班级开展,学习小组人数过多,组数过多,导致教学展示时间控制上存在问题。大班课堂教学模式还需深入探讨。
“主题+专题+模块”教学是指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科知识、多种课程资源等教学因素进行巧妙、有机的融合,使教学诸多因素相互渗透,纵横贯通,从而能达到整体联动、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策略,模块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因此,实际教学中应注重运用模块本身的灵活性,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的从学生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灵活的组织设计多种教学素材和方法,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认识理论,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式教学体系,构建师生互动平台,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使其从被动自觉地转向主动,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和实践来提升和增强其综合能力素质。同时,此种方式,既让理论教学内容得到立体的展示,使学生主动亲近教材;又让学生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各种专题实践,让学生开阔视野,自觉地收集学习材料,增长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其理论实践能力。
在下一步改革中,我们将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考虑模块设置的教学重难点与社会现实热点的联系密切,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探索,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不能拘泥于特定方法。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养成学生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4.3应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加强考核的多样性、针对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形式改革上还存在着单一性的问题,以试卷考试为主,尝试免试、面试等考核形式的开展,实际效果上,最终通过免试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面试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存在困难。思政课考核形式需细化内容,特别是如何开展面试、免试考核,还需仔细斟酌。
在下一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改革工作中,我们将在考核评价体系上深入研究 “重学习态度,重学习过程,重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机制构建。在注重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思想道德素质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和学习团队成绩记录档案,实施动态化考核评价管理。
在研究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专题+模块”教学模式可优化课程教学,它以模块的合理设置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按照“理论深度、内容广度符合学生的可接受度”的要求,适量减少理论阐述内容,增添教学内容的时代感,以提高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多种针对性教学手段和资源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实际应用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人为本,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在“主题+专题+模块”的设置上、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及考核模式的转变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进而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得到充分实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专题+模块”教学模式与应用,能切实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在下一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工作中,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目标,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固步自封。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方案,形成系统成果,注重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主题+专题+模块”的不动摇;在教学方法上,避免单一化,构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注重方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可用专业教育的模式教育学生,注重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探索;在考核方式上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挖掘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学习包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将坚持“大胆改革、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指导思想,全面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